我国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研究的重要意义
我国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研究的重要意义
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是指运用客观真实的数据,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与手段对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以及资产负债状况进行分析,进而综合得出信用主体的偿债能力以及违约风险,从而起到鉴证、风险提示的作用与功能,为金融交易主体服务。对于我国而言,地方政府债券及其信用评级业务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建立科学可靠的相关信用评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的研究意义在于两个方面:
理论方面,首先,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涉及公债理论、金融市场理论、公共治理等,因此,文章的研究有利于探索有中国特色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理论与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制度,促进信用管理学、公债经济学的繁荣发展。其次,鉴于自主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在我国刚刚起步,地方政府作为负债主体,对其信用进行评估的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尝试在考虑我国地方政府所特有的制度性特征以及不确定性的经济外生冲击对政府收支所产生影响的基础上,借鉴政府资产负债表分析框架以及随机动态一般均衡理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动态评级理论体系。建立有效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体系,有助于准确衡量与反映不同地区地方政府的信用状况,降低地方政府债券投资风险,提高投资人投资收益率;有助于建立市场化的有效信用监管机制,为地方政府进行动态债务风险预警提供依据。另外,正确区分地方政府间的信用状况也有助于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与二级市场流通。
实践方面,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的理论探讨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在于:(1)完善政府信用体系,培育市场信用环境。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政府作为市场的一个特殊“自然人”,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引导、管理和监督的职能。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与演进过程可以看出,市场信用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市场交易成本与市场机制有效性的发挥。政府信用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信用体系中所具有的示范带动效用,使得政府诚信信用体系的培育与发展成为市场经济的基石。我国在全面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地方政府展开客观实际的信用评级,能够使地方政府客观面对自己行政工作的不足,规范约束政府行为,能够使政府以身作则,为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继而引导与改善当前市场经济中缺乏诚信、信用意识不强的问题。(2)完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有助于推动绩效政府的建设。在当前财政分权与“竞争锦标赛”的作用机制下,地方政府为了短期政绩,过度追求GDP,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投资于回报率不高的项目工程之中,削弱了财政未来的汲取能力与经济增长潜力,影响了财政可持续能力。同时,公共财政在支出过程中,政府部门往往为了自身利益,挤出了对民众的公共福利支出。虽然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所带来的问题,并加强了对债务规模的统计监督与行政约束,但对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的作用有限。完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引入外部信用评级监督,有助于地方政府更为清晰地认识到债务举借的违约风险与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最大限度地防范地方政府部门当事人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指导和约束政府的行为。(3)完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有利于信用评级业务的拓展。对地方政府信用的分析与评价是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务的有效补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的信用评级业务。同时,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对于地区企业信用评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会受到外生政策影响,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等方式对本地区企业施加影响。